您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宏觀·區域 > 六零路上 | 彭壽:“六零”,為建材行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指明方向
“六零”示范工廠建設是“宜業尚品、造福人類”建材行業發展目標中“宜業”的具體實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縱觀建材行業,一些先進企業正以實際行動,從“一零”起步,積極擁抱行業綠色節能、清潔低碳、資源綜合利用、數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深刻變革,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在實現“六零”的道路上不斷邁進……
《中國建材》雜志
記者:“六零”示范工廠是建材行業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踐行“宜業尚品、造福人類”行業發展目標,積極應對行業能源和排放現狀,創新性提出的建材行業企業轉型升級的長遠發展導向。作為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執行主任委員,您認為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提出“六零”對推動行業綠色低碳安全高質量發展有哪些積極影響?要實現“六零”,全行業還應該有哪些行動來支撐?
彭壽
中國工程院院士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黨中央、國務院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統籌部署下,作為“大國基石”和碳排放“大戶”,建材行業積極響應“雙碳”號召,堅定推進“雙碳”轉型,率先明確“宜業尚品、造福人類”發展目標,創新提出“六零”示范工廠作為綠色樣板,面向全社會展示了建材行業堅持做“雙碳”實踐者、踐行者、創新者的決心信心,面向全行業營造了綠色轉型發展的環境氛圍,全方位明確了企業綠色轉型的系統路徑,為建材行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指明方向,標志著中國建筑材料工業真正走上高科技革命之路。
“六零”示范工廠的打造既是戰略工程,又是系統工程,需要全行業前瞻謀劃、統籌布局、堅定推進。我認為,要實現“六零”,一要戰略引導、綱舉目張,掛圖作戰、靶向發力,從戰略層面制定出臺“六零”示范工廠技術路線圖,從戰術層面確定具體行動方案與技術路徑,從戰法層面建立協調聯動機制,“自上而下”推動實現“六零”發展;二要創新驅動、強根固本,聚焦“六零”示范工廠發展要點,通過“揭榜掛帥”“賽馬”等機制,加強零碳技術、零碳材料、零碳能源、零碳循環、智能化系統的體系化創新集成與耦合優化,推動“六零”示范工廠標準化體系建設,培育行業綠色轉型核心引擎;三要開放協同、構建生態,堅持系統化思維、一體化推進、協同化發展,打破領域與學科邊界,統籌推進建材各領域“六零”示范工廠建設,強化領域間的橫向協同配合,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工廠互聯數據化平臺,凝聚行業合力為材料工業綠色工廠建設提供“建材模板”“建材示范”。
《中國建材》雜志中國建材》雜志
記者:我國建材行業“六零”工廠的實現并不遙遠,縱觀海外,以“零化石能源”為例,英國皮爾金頓使用氫能制造玻璃的試驗已經成功 ,世界首次以氨為燃料的玻璃生產示范試驗也在日本完成。作為中國建材集團首席科學家、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院長,您認為我國玻璃行業目前最應突破的有 哪些?最可能實現的是哪幾個“零”?下一步玻璃行業將如何為實現“六零”作出努力?
彭壽
中國工程院院士
玻璃行業在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的戰略引領下,堅持推進綠色發展,在“六零”示范工廠建設方面已經作出了積極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果。圍繞“零外購電工廠”,堅持材料驅動、場景為先,自主研發世界最高轉換效率超20%的300mm×300mm發電玻璃冠軍組件,打造一批具有重要示范效應的BIPV項目,其中位于蚌埠的世界最大單體BIPV項目年均發電量1100萬度,可滿足工廠40%用電需求,為掀起發電玻璃-BIPV技術的能源供應革命提供了引導。圍繞“零化石能源工廠”,大力推廣全氧燃燒技術應用推廣,前瞻開展玻璃熔窯利用氫能成套技術裝備與工程示范“揭榜掛帥”攻關,逐步開展氫能源在玻璃行業的滲透應用,積極構建玻璃零碳能源循環圈。圍繞“零碳排放工廠”,首次采用變壓吸附耦合吸附精餾的創新工藝,建成世界首套玻璃熔窯二氧化碳捕集與提純示范項目,助力構建全生命周期的“建材+”一體化綠色產業鏈,為全球玻璃行業減碳、固碳、管碳提供了“中國方案”。圍繞“零員工工廠”,構建基于生產設備、邊緣設備、管控設備等全廠全流程的多源異構數據及其應用技術,建立自學習、自適應、自優化的智能化控制系統,建立玻璃行業智能工廠平臺,實現智能工廠高效協同、互聯互通。
面對行業發展新機遇、新目標、新要求、新特征,玻璃行業應堅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主線,全面提升行業發展質量、發展效能、發展水平,全力打造“六零”示范工廠,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加快實現碳中和,推動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在此我也提三點意見:一是高端化引領,以技術、效率、能耗等為核心指標,對標國際,對標一流,以工廠高端化推動產品高端化、實現產業高端化;二是智能化賦能,加速改造、提升、顛覆傳統工廠運行模式,構建“智能單元-智能工廠-智能平臺”的架構體系,打造一批玻璃新材料全生命周期(PLM)“燈塔工廠”“無人工廠”;三是綠色化轉型,立足聚焦能源低碳化、原料低碳化、流程低碳化推動玻璃工廠核心技術架構轉型,為打造“六零”示范工廠提供全產業鏈綠色解決方案。
《中國建材》雜志
記者: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 (以下簡稱“中研院”) 在中國建 筑材料聯合會第一批“揭榜掛帥”項目中承擔了“玻璃熔窯利用氫能成套技術裝備與工程示范”“核動力堆高放廢液固化玻璃研制及應用”等多個項目的攻關任務,現在進展如何?
彭壽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研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國建材集團新材料領域的重要創新平臺,始終以國家重大戰略、行業重大需求為導向,堅持做我國玻璃工業與科技革新的參與者、貢獻者、先行者。2021年建材聯合會發布第一批“揭榜掛帥”項目之后,中研院在中國建材集團的戰略部署下,緊抓行業科技前沿,緊盯產業發展趨勢,承擔了多項重大科技攻關,特別是聚焦前沿熱點開展的“玻璃熔窯利用氫能成套技術裝備與工程示范”研究,揭示了低熱輻射條件下氫能傳熱效率提升機理,分析了高羥基含量對玻璃液熔化、澄清過程的影響規律,率先建立氫能燃燒過程控制模型,首次開發出玻璃熔窯用氫能空氣/氧氣助燃用核心裝備,初步奠定了工業化實驗的理論與技術基礎。目前,攻關團隊正在進一步開展氫能熔窯數值模擬及燃燒器結構優化,加速推動安全有效的氫能替代工藝建立,力爭盡快實現綠色轉型,對標世界一流,走在世界前列。
《中國建材》雜志
記者:《建材工業“十四五”發展實施意見》提出,“十四五”期間,行業發展要以綠色低碳為主線、以碳達峰目標為牽引,促進建材行業綠色化、低碳化、智能化、高端化轉型。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行業技術專家,您認為“科技創新”將如何在行業“雙碳”行動中發揮重要作用?
彭壽
中國工程院院士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從歷史維度、全盤角度明確了“雙碳”行動的內涵與意義,即生產生活方式的顛覆性轉變,必須順應以低碳為特征的全球新一輪能源和產業革命趨勢,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而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就是科技創新。在推進建材行業“雙碳”行動中,尤其需要堅持以下三個方面的創新。
一是堅持技術創新,持續推進原/燃料與工藝過程替代、能源提升與工藝流程再造,加速氫燃料、短流程制造等顛覆性技術布局,重視CCUS等負碳技術應用推廣,結合“揭榜掛帥”“賽馬”等市場化體制機制創新,集中行業資源突破技術難點、打通技術堵點。
二是堅持材料創新,聚焦光能、硅能、鋰能“三能”材料,強化氣凝膠材料、發電玻璃、鈣鈦礦電池、高效鋰電池、儲氫材料等新型綠色材料的研發、制備、系統集成與應用推廣,構建多元化、多牌號、系列化的新型綠色建材體系,為“雙碳”發展創新提供更多的材料支撐。
三是堅持場景創新,以綠色材料的創造性應用為導向,以供需主體聯動為路徑,以政策標準完善為保障,開展BIPV、CCUS+智慧農業等綠色場景應用普及,動態發布場景創新重大示范工程名單,探索場景導向的材料技術雙向創新,助力構建零碳循環生態體系。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閻曉峰會長在全國建材行業科技創新大會暨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工作會議上指出,科技創新應該貫穿建材行業轉型升級的全過程,是支撐建材行業高質量發展最為關鍵的動力。
隨著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化和綠色低碳發展需求的日益迫切,人們對建材行業科技創新能力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更加深刻認識到科技創新對于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集中力量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系統能力,全面推進創新驅動、創造理念、創能轉型、創享發展,用實際行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建材行業綠色化、低碳化、智能化、高端化轉型,朝著“六零”方向邁進。
本刊記者 / 靳惠怡